zhànguó

战国


拼音zhàn guó
注音ㄓㄢˋ ㄍㄨㄛˊ

繁体戰國
词性名词

战国

词语解释

战国[ zhàn guó ]

⒈  公元前403—221年中国中原地区各诸侯国连年争战的时代。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引证解释

⒈  时代名。自 周 威烈王 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 韩、魏、赵 三家分 晋 列为诸侯起,至 秦始皇 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止。现在多以 周元王 元年(前475年)至 秦始皇 二十六年(前221年)为 战国 时代。因当时诸侯大国连年战争,故称。

汉 刘向 《<战国策>书录》:“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 战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战国 以前,君臣同书; 秦 汉 立仪,始有表奏。”

⒉  谓统治一方、互相交战的国家。

《管子·霸言》:“战国众,后与可以霸;战国少,先举可以王。”
《北史·崔鸿传》:“自 晋 永寧 以后,虽所在称兵,竞自尊树,而能建邦命氏,成为战国者,十有六家。”
宋 苏轼 《石鼻城》诗:“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国语辞典

战国[ zhàn guó ]

⒈  (西元前403~前221)​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起,至秦始皇统一止,因《战国策》一书而得名。此一时期,因周室衰微,列国互相交战争雄,最后由秦并灭六国,统一天下,结束纷扰的局面。

⒉  参与战争的国家。

《管子·霸言》:「战国众,后举可以霸。战国少,先举可以王。」

分字解释


※ "战国"的意思解释、战国是什么意思由微课业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兵家与法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比较重要的两个学术派别。

2.画蛇添足的故事,出自《战国策·齐策》。

3.而战国纵横捭阖的政治形势使各国完全撕去了文质彬彬的外衣,赋诗从此销声匿迹。

4.我国对音乐心理学思想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5.而战国纵横捭阖的政治形势使各国完全撕去了文质彬彬的外衣,赋诗从此销声匿迹。

6.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制工具的使用和井田制的崩溃,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进而促动了商业的发展与繁荣,经商之潮风靡各国。

7.战国时代各国君主求才若渴,一遇贤才,必是分庭抗礼,倍加礼遇。

8.春秋战国时,学派林立,百家争鸣,许多学人策士为说服王侯接受其思想学说,往往设譬取喻,征引史事,巧借神话,多用寓言,以便修饰言说以增强文章效果。

9.这个战国七雄一开始还不是就这七个国家,当时一共二十多个国家都觊觎霸主地位,历经战火洗礼,这前二十强大浪淘沙的一番海选PK之后,基本上就剩下燕、齐、楚、秦,赵、魏、韩,七位选手继续死磕了。

10.易小川再次穿越至战国末年,他在汨罗江畔为屈原所救,在临淄拜庄周为师,在稷下为楚南公所赏识,又为墨家弟子而奔走于颛顼之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