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í

意识


拼音yì shí
注音一ˋ ㄕˊ

繁体意識
词性名词 动词


意识

词语解释

意识[ yì shi ]

⒈  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

consciousness;

⒉  觉察;发现。

她不高兴啦,我并没意识到。

be conscious of; awake to; realize;

引证解释

⒈  识见。

汉 王充 《论衡·实知》:“众人阔略,寡所意识,见贤圣之名物,则谓之神。”
《北齐书·文宣帝纪》:“高祖 尝试观诸子意识,各使治乱丝,帝独抽刀斩之,曰:‘乱者须斩。’ 高祖 是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此怪大佳,其意识在綺罗人上。”

⒉  指先入之见。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二:“子之所陈,心存意识,或欲周知,何从皆得?”

⒊  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

柳青 《铜墙铁壁》第二章:“我那阵农民意识太重,总想回家安贴一下老娘。”
韩北屏 《非洲夜会·酋长的故事》:“大多数的酋长总有一定的民族主义意识,特别是那些偏僻的边远的地方。”

⒋  觉察;感觉。

阿英 《夜》:“她意识着这一定又是敌人在扫射自己的同志。”
茅盾 《喜剧》一:“连同乡会也是委员制了么?他这才更明晰地意识到世界确是换了一个样子了。”

⒌  谓自觉抱有某种目的。

冰心 《超人》:“随手拿起一本书来,无意识的看着。”
丁玲 《一九三〇年春上海(之一)》五:“不过他咽住了,他怕 子彬 多心,以为他是有意识讥讽他。”

⒍  佛教语。佛教六识之一,即由意根所起之识,亦称法识。

南朝 梁武帝 《浄业赋序》:“除此二障,意识稍明,内外经书,读便解悟。”
章炳麟 《国故论衡·辨性上》:“意根之动,谓之意识。”

国语辞典

意识[ yì shì ]

⒈  泛指一切精神活动。如知觉、记忆、想像等皆属之。

⒉  觉察、警悟。

如:「他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

⒊  佛教用语。对一切现象能产生分别作用的心。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一》:「意识相应散慧,名为计度分别。」

分字解释


※ "意识"的意思解释、意识是什么意思由微课业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 这种现象一方面反映了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的新形式,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国人法律意识的薄弱。

2., 这一方面体现了他早年从赵蕤所学而受到纵横家思想的深刻影响,但另一方面更是其自命不凡的自我本体个性意识的表露与支配的结果。

3.所有的压抑和窒息都自己吞咽消化。面对庞大的审核关卡,人没有个人价值,只有整体价值。她的价值混在没有意识的人群中,只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纯粹分数,取决于他身上增加了多少驯服温顺的成分。蒋方舟

4.慈溪既富有温州充满生机、活力四射的市场意识,又有宁波务实内敛、养晦守拙的甬商文化沉淀。

5.讲到学习方法,我想用六个字用概括:严格、严肃、严密。这种科学的学习方法,除了向别人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靠自己有意识的刻苦锻炼。苏步青

6.失败又回归到非洲的老问题:很多领导人由于错置的后殖民地时期的团结意识而不太情愿非难他们的同类人,尽管有人真的罪恶滔天。

7.写文章本来是为自己,但他同时要一个看的对手,这就不能完全与人无关系,盖写文章即是不甘寂寞,无论怎样写得难懂意识里也总期待有第二人读,不过对于他没有过大的要求,即不必要他来做喽啰而已。

8.有些学生缺乏竞争意识,甘居中游,以为只要每科及格就万事大吉了。

9.女人看见母亲时脸色苍白,手中的豆子都无意识地放进了豆壳堆里,这样的景象却一直留在瀚峰的心里。

10.就是在比较先进的国家里,承认孩子们的个性及其特殊权利也还是近来才有的事。这是通过长期的探索与失败才承认的。人们意识到,不承认它,不辅以必要的行动,就会产生重大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