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聋发聩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使耳聋的人也能够听到。比喻用语言文字等给人以极大的启发,即使糊涂麻木的人也会清醒过来。
出处《天讨·望帝<四川讨满洲檄>》:“巴县邹烈士容首起大呼,昭聋发聩,正义浃乎寰宇,回响振乎栈峡。”
基础信息
拼音zhāo lóng fā kuì
注音ㄓㄠ ㄌㄨㄥˊ ㄈㄚ ㄎㄨㄟˋ
繁体炤聾發聵
感情昭聋发聩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振聋发聩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武不善作(意思解释)
- 齿牙为祸(意思解释)
- 安内攘外(意思解释)
- 春风化雨(意思解释)
- 付之一炬(意思解释)
- 形影相顾(意思解释)
- 秋水伊人(意思解释)
- 时易世变(意思解释)
- 神采奕奕(意思解释)
- 大千世界(意思解释)
- 饱食暖衣(意思解释)
- 本末倒置(意思解释)
- 妻儿老少(意思解释)
- 不治之症(意思解释)
- 量能授官(意思解释)
- 家无儋石(意思解释)
- 分门别类(意思解释)
- 安闲自得(意思解释)
- 闲情逸趣(意思解释)
- 孜孜不倦(意思解释)
- 过门不入(意思解释)
- 草满囹圄(意思解释)
- 千真万确(意思解释)
- 脱口而出(意思解释)
- 苟合取容(意思解释)
- 土生土长(意思解释)
- 反戈一击(意思解释)
-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意思解释)
※ 昭聋发聩的意思解释、昭聋发聩是什么意思由微课业提供。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说东道西 | 没有中心地随意说。 |
一夕一朝 | 同“一朝一夕”。 |
反复无常 | 反复;颠过来倒过去;无常:没有常态。经常变化没有稳定的状态。形容变动不定或狡诈多变。 |
满腹经纶 | 腹:肚子;经纶:理出丝绪叫经;编丝成绳叫纶。引申为人的才学、本领、谋略等。形容很有学问和才能。 |
野心勃勃 | 野心:指攫取名利、地位、地盘等的欲望;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野心很大。 |
鼠凭社贵 | 老鼠把窝做在土地庙下面,使人不敢去挖掘。比喻坏人仗势欺人。 |
断断续续 | 不连续的,具有无条理的和不连贯的特性。 |
销声匿迹 | 不出声;不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露面。销:消失。 |
玩世不恭 | 旧指因对现实不满而采取的一种不严肃不认真的生活态度。玩世:用消极、游戏的态度对待生活;不恭:不严肃。 |
不分青红皂白 |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
目不忍见 | 形容景象极其悲惨。同“目不忍视”。 |
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 | 事:侍奉,服侍。忠义之臣,不奉事两个朝代的君主;贞节的妇女,不再嫁第二个丈夫。指忠诚不二。 |
时至运来 | 时机来了,运气也有了转机。指由逆境转为顺境。 |
家无儋石 | 十斗为一石,两石为一儋。形容家里没有存粮。比喻家境困难。 |
恐后争先 | 指害怕落后,追求上进。 |
勤学苦练 | 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
足衣足食 | 衣食丰足。指生活富裕。 |
阴阳怪气 | 形容态度怪癖,冷言冷语,不可捉摸。 |
轰轰烈烈 | 轰轰:像声词;形容巨大声响;烈烈:火焰盛燃的样子。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
经国之才 | 指治理国家的才干。 |
绝路逢生 | 形容在最危险的时候得到生路。 |
书不释手 | 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学或看书入迷。 |
死胡同 | 指只有一个出入口的胡同。比喻绝境、绝路。 |
同功一体 | 指功绩和地位相同。 |
远近驰名 | 在相当大范围内都是很有名的。 |
丹书铁契 | 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
诗书发冢 | 比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 |
以讹传讹 | 以:拿;把;讹:谬误;错误的。把本来就不正确的东西流传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