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起直追的成语故事

拼音fèn qǐ zhí zhuī
基本解释奋:鸟类展翅起飞。形容在已经落后的情况下;振作起来;一股劲地赶上去。
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29回:“义无反顾,惟有群策群力,奋起直追,迅电华会代表,坚持原案。”
暂未找到成语奋起直追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奋起直追)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国中之国 |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六章:“上海市民也因租界形成‘国中之国’,中国人民不能在自己的领土上举行爱国运动,无不恨恨不已。” |
披肝沥胆 | 唐 刘贲《应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策》:“或有以系危之机,兆存亡之变者,臣清披肝沥胆,为陛下别白而重言之。” |
铁郭金城 | 清·冯桂芬《公启曾协揆》:“大军一至,朽珠枯木亦助声威;大军不至,则铁郭金城将沦灰烬。” |
众喣山动 | 明 李东阳《余肃敏公传》:“役未及兴,而众喣山动。” |
遁入空门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看破的,遁入空门,我听见,并不惊异。” |
知其不可而为之 | 《论语·宪问》:“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
安步当车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
冠绝一时 | 《晋书·刘聪载记》:“十王习击刺,猿臂善射,弯弓三百斤,膂力骁捷,冠绝一时。” |
一哄而起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地方上百姓动了公愤,一哄而起。” |
作乱犯上 | 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21回:“智者称为伐罪吊民,愚者即指为作乱犯上。” |